【轉載】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背后的醫療需求
來源:中國體外診斷網 CAVID
“大國點名、沒你不行”!!700多萬普查人員不辭辛苦,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迎難而上如期完成了14億人口普查的龐大工程。據普查數據官方顯示,2020年中國總人口為141,178萬人,未實現《國家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預期的2020年達到14.2億的人口規劃。2010-2020年年平均增長率0.53%,較2000-2010年的0.57%下降0.04個百分點,近10年人口低速增長。中國人口從8億到10億,花了12年;從10億到12億,花了14年;從12億到14億,花了24年。
人口和疾病都是當代人類社會的重大問題,從歷史上看,人口的規模,密度直接影響著疾病的產生,演化和疾病類型的變動,反之,疾病的產生和漫延,又直接影響著人口數量和壽命長短。從當代世界人口現狀看,不同國家或地區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長率,與這些國家或地區的人口平均壽命和特定的疾病類型相關聯。
本文不對人口發展的內在規律、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是否全面放開并鼓勵生育等話題展開深度剖析,僅針對以下幾個方面簡短的闡述最新的人口數據將會引發何種IVD行業的需求,歡迎業界同仁批評指正。
一、 人口老齡化的加深、失能老人數量加大,使得市場化、高性價比、社區型的醫養結合服務需求或許呈爆發式增長,間接影響了邊際消費傾向最高的中青年,有利于監測產品的消費:
從年齡構成看。據普查數據顯示,全國人口年齡構成如下:
0—14歲人口為253,383,938人,占17.95%;
15—59歲人口為894,376,020人,占63.35%;
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018,766人,占18.7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90,635,280人,占13.50%。
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
0—14歲人口的比重上升1.35個百分點,
15—59歲人口的比重下降6.79個百分點,
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個百分點,
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63個百分點。
從上述表格可以看出,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未來一段時期將持續面臨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壓力。
地區人口年齡構成:
31個省份中,15—59歲人口比重在65%以上的省份有13個,在60%—65%之間的省份有15個,在60%以下的省份有3個。
其他30個省份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均超過7%,其中,12個省份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過14%(除西藏)。其中遼寧省的60歲以上老人占比最多為25.72%,其中65歲以上的老人占比17.42%;
1962-1976年的嬰兒潮人口加速步入老齡化,退出勞動力市場。前面享受了多大的人口紅利,后面就要背負多大的老齡化負擔。未來養老負擔、社保支出和政府債務將大幅上升,因此未來醫藥、養老、醫療等行業都是大賽道,人們議論健康需求變得更大、更深、更多元化,因此醫療健康產業的繼續爆發是必然的。
目前我國已經有12個省份進入深度老齡化階段,分別是遼寧、重慶、四川、上海、江蘇、吉林、黑龍江、山東、安徽、湖南、天津和湖北。老齡人口數量快速增長,對應的老年病相關的醫療健康需求變大,涉及到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中風、腎衰等疾病,尤其是生命后期不可避免的失能老人數量加大,養老服務的壓力巨大,市場化、高性價比、社區型的醫養結合服務需求可能會爆發式增長。老齡化也間接影響了邊際消費傾向最高的中青年,他們對于監測產品的消費態度更加直接,所涉及的血壓、血糖、呼吸等的天花板都會被再度打開。
人口趨勢向城市群都市圈集聚,東北、西北人口持續流出。珠三角人口結構最為年輕,人口增加最快的第一經濟大省廣東,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僅為8.58%,位居全國倒數第三,離深度老齡化還有較遠的距離,由此可見,珠三角的人口結構要比長三角年輕不少,“人口紅利”優勢更為突出。珠三角的年輕態,經濟發達、相對富裕、醫療資源充足等方面很大層面上會促進公共衛生服務的發展,社會辦醫預計也將蓬勃發展。
二、不同地域、不同年齡段男女比重醫療需求各有差異:
從性別構成看,男性人口為723,339,956人,女性人口為688,438,768人,差值為34,901,188人,2020年性別比為105.07,男性比女性多3490萬:
較高性別比省份:
三、家庭戶規模縮小與低生育率有望促進互聯網醫療、高品質與個性化健康需求:
從家庭結構上看,全國共有家庭戶49,416萬戶,家庭戶人口為129,281萬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62人,比2010年的3.10人減少0.48人,家庭戶規模繼續縮小。教育方面擁有大學文化程度人口數量上升,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為15,467人,人口素質不斷提高。另外,城鎮的人口為90,199萬人,占63.89%,工業化、城鎮/市化、小家庭、高學歷這幾個個因素,對醫療健康行業而言,都有助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和高品質、個性化健康需求的增長。無論是互聯網醫療平臺,還是上線互聯網的醫生個人,甚至互聯網醫療產業內的運營者,都值得嘗試在這個領域的培育和深耕,未來可期。
除上述幾點外,生育率逐年降低將會對母嬰市場的高質量服務需求有所增加。低生育率,意味著母嬰健康行業的直接用戶在不斷減少,但同時受消費升級以及育兒觀念轉變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女性和家庭愿意在育兒方面投入更多精力和金錢,市場對于高質量母嬰孕產服務的需求也越來越高。未來,選擇生育的,多為生育意愿強烈或者經濟壓力小這兩類家庭,前者支付意愿強,后者支付能力強,兩者都有利于支撐母嬰健康市場發展。在這一市場情況下,企業應當注重從用戶數量轉向服務質量,同時結合消費者實際需求開展服務,這也有助于母嬰行業的健康發展。
宋海波會長坦言,我國14.1億多人口,這正是我國IVD產業長期向好的最大支持要素!
聲明:本微信注明來源的稿件均為轉載,僅用于分享,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盡快聯系我們,我們第一時間更正或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