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確定!全國統一醫用耗材招采平臺即將上線!
來源:醫療器械經銷商聯盟 編輯:聯盟菌
眾所周知,早在2019年國家醫保局就開始著手建立全國統一、覆蓋到省的醫藥招標采購平臺,以便于推進藥品耗材價格等相關信息互聯互通、資源共享,促進藥品耗材價格全國聯動。
到2020年9月,官方有消息稱:全國統一醫保信息平臺以及藥品耗材國采平臺14個業務子系統已完成初驗進入試運行階段。
何時能全國上線,正式投入使用?
近日,中國醫療保險針對這一問題,專訪了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副秘書長兼醫保專委會常務副主任嚴娟。
報道中,嚴副主任表示:目前,各省編碼映射、測試運行工作基本完成,貫標驗收工作有序推進。全國已上線國家醫療保障信息平臺的27個省(市、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均已進行了線上線下貫標查驗,其中有13個省經國家驗收合格,包括天津、安徽、海南、貴州、廣東、兵團、山西、黑龍江、江蘇、西藏、重慶、山東、遼寧等;還未提交國家驗收的地區將在今年11月底前完成驗收,為今年年底前實現全國統一醫保信息平臺投入使用做好準備。
也就是說,歷時三年,這個集招標、采購、交易、結算、監督為一體的國家級耗材招采平臺,將在今年年底全國上線投入使用!
開始了!
醫用耗材數據遷移至國家平臺
年底投入使用,準備是否充分?早在兩個月前河北省就已經開始試點,將醫用耗材數據遷移至國家平臺。
今年8月,河北省醫用藥品器械集中采購中心發布了一則信息《關于邯鄲等四市醫用耗材數據遷移至國家平臺的通知》。首批將邯鄲、唐山、秦皇島、張家口四市掛網交易的所有醫用耗材數據,同步遷移到國家平臺。
在遷移到國家醫保局平臺后,邯鄲等四市所有醫療機構都必須在省平臺,暨國家平臺采購醫用耗材,邯鄲等四市原有耗材平臺采購交易功能停止運營。或許在河北省四市完成遷移并打通集采“關卡”之后,下一步就是大范圍落地。
并且,除了河北省之外,就在昨天(10月15日)山東省政府采購中心也發布了一則通知,第一批山東省藥械集中采購平臺醫用耗材數據遷移也開始了。
據山東省《醫用耗材集中采購平臺數據遷移的通知》了解,本次山東省將醫用耗材集中采購平臺第一批數據庫,遷移至山東省藥械集中采購平臺(暨國家平臺)。
除了開始數據遷移外,今年以來上海、江蘇等地也紛紛發布政策,開始清理沒有國家醫保醫用耗材分類與代碼的產品,為推進國家統一信息平臺的落地打下基礎。
就目前而言,國采分別以降價超90%和80%先下兩城,第三城也已“風聲鶴唳”。原有流通模式解除,在生產、銷售、配送、使用等環節不斷磨合下,更多的配套措施也正在完善后續的耗材集采過程。
可想而知,在全國統一招采平臺投入使用后,招采合一、價格聯動的全國一盤棋之下,醫用耗材帶量采購的范圍和力度也將非比尋常。同時,針對耗材集采“回款”問題,也將形成另一個全新的“生態”。
全國統一醫保與企業直接結算
醫院徹底出局
一直以來,在耗材、器械、藥品的采購流程上,公立醫院作為采購方顯得非常強勢,采購程序上總是先供貨再付款,從而導致企業從醫院回款慢已經成為了業內常態。
集采之前,第三方中間商從中為企業緩解了大部分資金壓力,但是顯然現在這條路走不通了,大批中間代理商出局之后,企業不僅要降低產品價格壓縮利潤,更要承擔所有的資金壓力。
為解決這個問題,今年6月,國家醫保局等八部門共同印發了《關于開展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和使用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醫療機構應按采購合同與企業及時結清貨款,結清時間不得超過交貨驗收合格后次月底。但顯然,規范與要求永遠都趕不上醫療機構的“變化”,回款難依舊是所有參加集采企業最煩惱的事情。
好在敢于啃“硬骨頭”的省份也不是沒有,在國家八部發布的《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和使用的指導意見》中,還提出要推進醫保基金與企業直接結算。
隨后,山東省作為全國第一省,在今年8月發布重磅通知,徹底踐行國家方針要求,開始啟動醫保基金與企業直接結算程序。
在山東省醫保印發的《醫保定點公立醫療機構藥品和醫用耗材貨款醫保基金與醫藥企業直接結算實施方案》中表示,要在2021年年底前,依托監管平臺先行開展國家和山東省組織集中帶量采購藥品耗材貨款直接結算工作。
并且這一方案也很快得以落地,就在上個月29日,山東省德州市醫保局表示,正式開始啟動藥品和醫用耗材貨款醫保基金與醫藥企業直接結算工作。
德州市醫保局表示,10月份開展對二級及以上公立醫療機構采購國家、省級集中帶量采購藥品和醫用耗材的直接結算。11月份開展對基層公立醫療機構在省平臺采購藥品耗材的直接結算。
也就是說,本月起德州市所有參與國家、省級集中帶量采購的藥品和醫用耗材企業,將由醫保直接回款,醫院直接出局。
有吃螃蟹的第一人,就會有一群人。并且,隨著國家統一招采平臺的到來,醫保基金與耗材企業直接結算全國統一也將水到渠成,醫保、醫院、供應商之間多年難解的“三角債”問題,也將徹底從源頭解決!
所以,今年年底這個關鍵時刻,讓我們一起期待吧!